高爾夫球肘(Golfer elbow)
文/楊儒鈞物理治療師 圖/取自奇摩圖片
簡介:
高爾夫球肘 (Golfer elbow),主要是手腕彎曲肌之肌肉及肌腱過度使用所造成。
雖名為高爾夫球肘,但不是只有打高爾夫球的人才會有,主要是因為打高爾夫球時在擊球時需要手腕曲肌的力量,也因重複性動作過多所造成。
此疾病也是過度使用症候群之一(Overuse syndrome)。
機轉:
主要發生在肘關節內側的慢性疼痛,一般稱為肱骨內上髁炎(Medial epicondylitis)。
肱骨內上髁是手腕彎曲肌群附著的起點,容易受傷的位置就是在曲腕肌群的共同肌腱(Common flexor tendon)處,其中損傷最嚴重的位置是在骨膜與肌腱交合處。
受傷主要原因是過多重複性使用手腕彎曲肌群所造成的。
好發族群:
好發年齡約是在壯年到中、老年間,不是只有打高爾夫球的人才會有這方面的問題,只要是曲腕肌群過度使用者都有機會可能產生問題,
例如運動項目中高爾夫球、投球、舉重等,勞動項目中有需要抓握、裁紙以及舉重物等。
症狀:
臨床分期:
急性期:
急性期通常是發生在傷害後的24~48小時內,主要會有紅、腫、熱、痛等發炎現象,並動作功能受限的現象,在此時期是在急性發炎時期,處理時要特別小心,基本處理方式以保護(P)、休息(R)、冰敷(I)、壓迫(C)、抬高(E)的原則處理。
慢性期:
在慢性期間,發炎狀況已減緩,但是組織會有沾黏現象,造成動作限制及限制時的疼痛,症狀會有放射性疼痛(有時會傳至肩膀或是手腕)、疼痛復發、無力等等!
另外在此時期依然過度工作,就會產生慢性發炎,主要是因為在工作中造成組織些微的持續傷害,讓在組織反覆發炎,雖然層級沒像急性發炎那麼嚴重,但仍然是在發炎,處理原則比照急性發炎處理!
處理方式:
徒手保健:
利用許多技巧來放鬆組織及增加關節活動度,其中包含按摩、軟組織鬆動術、一指刀及關節鬆動術等來打破沾黏及增加循環!
運動保健中最重要的就是牽張運動(如右圖)及肌力訓練,尤其是在打破沾黏後要增加其柔軟度及組織延展性,再來就是肌力訓練來訓練曲腕肌群,以應付日常生活中的負荷量。
其他保健:
其他輔助保健包含有熱敷、電療、超音波治療等。這一些儀器之輔助器材治療程度有限,通常是徒手及運動保健的附屬保健器具。
使用肌內效貼布(如右圖),它是一種利用物理原理來增加組織循環或是協助增加肌肉收縮能力的一種貼布,使用此器材需要了解組織構造,並且要依造處理目的來調整貼紮方向性,這是需要專業人員來評估後執行。
注意事項:
自我牽張:
自我牽張是一種自行的拉筋技術,主要特色是方便及難度可自行調整。雖然如此,還是有幾項運動的原則及注意事項!
- 曲腕肌群做牽張時必須維持自我最大忍受限度內的角度,不可晃動牽張,持續時間至少15~30秒。
- 牽張過後組織有時會有發炎反應,所以在牽張後要冰敷一下。
- 牽張必須達到有些微拉緊的感覺才算是有拉到,建議在牽張前可先行熱敷,以減少不適感。
肌力訓練:
運動訓練剛開始可以利用握拳運動來做,在做此運動時手掌朝上,反覆握拳來訓練曲腕肌群。
在狀況較好後可以增加負重(保特瓶裝水),然後做手腕彎曲的運動,在負重運動中以少量(負重)多次的原則,並依自己身體狀況調整次數,切勿勉強自己去做,以免再次傷害!
生活小細節:
有高爾夫球肘的人們主要是因為長期的肌腱炎情形下,演化成慢性症狀的一種疾病,大多數的人們都會有肌腱炎的急性發炎時期,若沒經過適當處理下很容易變成慢性症狀,尤其又回到工作上重複性動作極多,那更不用說了!
在處理過後要注意的就是減少重複性動作,要有適當休息及保護,並且要每天做適當運動及保養,這樣才會讓組織有修復及適應工作負荷的空間,也比較不容易再次惡化!
克里斯徒手運動保健中心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