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架設差,痠痛怎會好!

 

文/ 楊儒鈞 物理治療師

 

現代很多人都有腰痠背痛的問題,過去認為是做得太勞累或是運動後所發生的問題,但在現今的臨床中發現,這一些問題只不過佔少部分的比例,大部分主要是在於我們身體結構上產生力學不平衡,導致長時間肌肉受力不對稱而產生長期痠痛問題。

  

所謂「地基」就是我們身體結構中的足部、下肢、骨盆等三個主要關鍵。

足部就像是拱型的結構,足弓是一個關鍵,但是還需有下肢的角度來配合,現代人因地面皆是柏油或水泥,不像過去的沙泥地面,相對足弓與足部壓力都會提升,長久下來造成足部病變,使得第一關鍵點就被攻陷。

 

下肢主要以長度為主,過去醫學上認為人難免都有長短腳,落差不大是沒關係的,但在我們臨床上卻非如此!人的生理結構隨著年齡增長而衰退,在長度有落差時會造成加乘效應,所謂加乘效應就會加快衰退損壞速度,這也就是一般醫療人員會忽視的一點「長度」。

 

骨盆可視為一個轉接平台,將下肢的結構轉換為脊椎的中軸支幹,所以當下肢結構力學發生異常時,就會產生脊椎的一系列病變,包括側彎、旋轉、偏移等等。脊椎結構一改變後就隨之產生軟組織變化,包含肌肉張力改變(筋路不通、緊繃、痠痛)、神經張力改變(手麻、腳麻)等。

  

一般醫學將以症狀治療為優先,但不足以斷根,因其根源在於結構差異時,單單做症狀治療是沒用的,再怎麼整脊、推拿、各種療法皆只能減緩症狀,當腳一落地後,立即開始改變,症狀有無表現只差在時間早晚。

 

所以對於此問題必要先找出根源,將根源清除後,再加以治療症狀,這樣才有可能將痠痛問題解決,不然反反覆覆,痠痛也將跟一輩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和謙復健科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